全运会历史上首次跨境马拉松比赛将于11月15日举行,届时来自22个省(市)的23支队伍、73名选手将从深圳湾体育中心出发,经深圳湾口岸,一路沿深圳湾大桥,至香港深港西部公路立交处折返,再经东滨路、前海路返回深圳湾体育中心。这一线路贯穿深港两地,途经深圳南山区、前海自贸区和香港元朗区,总里程达42.195公里,其中香港段21.841公里、深圳段20.354公里。

跨境马拉松比赛线路图。
“一线连双城”的跨境马拉松比赛,创历史先河,本次由粤港两地共同办赛,因比赛涉及出入境重大事宜,深圳湾边检站政治处副主任黄钊介绍,为确保赛事安全,畅通无阻,边检单位采用人脸识别+定位手环等方式,让运动员无感通关,确保比赛零延时,比赛当日,深圳湾口岸将临时封闭,观众可在口岸外围观赛,比赛结束后即刻恢复口岸通关,最大限度减少对民生影响。
为确保赛事万无一失,今年2月23日,跨境马拉松赛事曾举办测试赛,测试赛男子组、女子组均顺利完赛。
首创“口岸即赛道”,科技赋能丝滑通关
十五运期间,深圳湾口岸是深港跨境马拉松比赛的唯一通关口岸,首创“口岸即赛道”的模式,为边检带来新的挑战。为确保赛事顺利进行,让运动员“丝滑”通关,本次跨境马拉松将查验环节移至赛事的起点同时是终点处——深圳湾体育中心。
黄钊介绍,届时,手戴定位手环的运动员两次经过深圳湾口岸不用停下来接受查验,边检单位采用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功能即时验证身份,保障赛事“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无障碍”。

深圳湾口岸。
南都记者实地了解到,当日,运动员将从深圳湾口岸赛事通道过关,通道旁均会设置指引标志,赛道旁亦有民警引导。为防止无关人员或狂热粉丝影响比赛,当日深圳湾口岸也将采取临时封闭管制举措,观众可在口岸外围观赛,比赛结束第一时间恢复通关。在跨境马拉松举办期间,边检单位还会使用无人机巡查、四足机器人巡逻等方式辅助监管,保障赛事顺利进行。
“前置查验、生物识别、身份定位、闭环管理。” 黄钊介绍,为保障十五运跨境马拉松赛事通关,深圳湾边检站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工作机制,“既要保障赛事通道畅通无阻,又要确保出入境口岸的安全。”他说。
跨境办赛,是今年十五运的一大特色。除深港跨境马拉松之外,本届全运会公路自行车赛男子个人赛也将首次利用港珠澳大桥作为赛道,串联起粤港澳三地,成为十五运首次也是唯一一项联结粤港澳三地的标志性赛事。
今年7月25日,十五运会组委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跨境办赛,展现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十五运会的特色,是本届全运会的亮点。“粤港澳三地透过协办跨境项目,开展了三地共同推进、共同协作的竞赛组织方式,加强香港与其他大湾区城市,以及内地其他地区的体育交流合作。”陈国基说。
加强应急安保,设置专用通道服务十五运
深圳湾口岸是全亚洲面积最大的综合性陆路口岸,日均客流量达13.3万人次,随着十五运各类赛事陆续举办,深圳湾口岸作为十五运期间赛事人员出入境推荐口岸,赛事物资出入境指定口岸,在保障深港跨境马拉松赛事之外,亦推出多种举措保障赛事通关。

巡警执勤。
深圳湾边检站民警谷玉漫介绍,口岸进一步优化通关流线,设置十五运会专用通道,在旅检出境、入境人工查验通道,小车出、入境随员通道,设立“专用通道”标识,引导赛事人员经专用通道通行;边检单位主动对接赛事执委会、文旅等部门,提前掌握参赛人员、物质通关情况,实现口岸与赛场快速联通、无缝衔接;加强与口岸管理部门、志愿者团队等联动协作,健全应急服务机制,为证件遗失、赛程紧急、急需扶助人员提供行程引导、语言支持、遗失物找寻和紧急救助等服务。

深圳湾口岸十五运会专用通道。
此次重大活动期间也将加强新质生产力的融合运用,使用无人机、生命探测仪、机器人等先进的科技装备,加强赛事的安保工作。“希望我们带给大家的感受是通关便利,非常安全。”谷玉漫说。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蒋小天 发自深圳
Copyright © 2024-2025 24直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豫ICP备13007258号-6